【高信百诺】月度总结:估值风险释放,底部尚未确立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5-14

【高信百诺】月度总结:估值风险释放,底部尚未确立


四月市场依旧疲弱,A股大幅回撤,上证指数/中证800跌幅分别达-16.3%/-19.9%,创业板指则由于估值调整跌幅深至-30.2%。表观上的因素并没有太大变化,高估值板块伴随着业绩不达预期而集体崩塌,经济基本面加速下滑,疫情防控导致企业停产停工,物流供应链运转停滞,上海作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市停摆至今仍未解封,以其占全国GDP2%的体量而言,无论是可判断的损失,还是未来可能衍生出的其它影响,都对经济恢复蒙上一层阴影。我们比较关心的是,集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之功而形成的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是否会受到冲击,产业格局的变迁始终服从的是资本的诉求,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利润,更大的规模,更快的物流等等,我们相信只要给予适当宽松的环境和条件,经济恢复的速度和能力依然值得期待,只是时间不能太晚,有些东西失去了可能就不会再回来。俄乌冲突还在继续,战争之后往往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塑,美联储也已经开启缩表进程,国际资本市场动荡之下,A股内外交困。


面对现实,我们也没有太过悲观。有些积极因素正在出现,市场持续调整之后也是为行情埋下伏笔。当前估值水平已经进入历史底部区间,A股PE-TTM估值水平中位数为13.3,底部时估值分位数为18%。从去年12月至今,全部A股的PE_TTM由19.71下降21.6%至15.5,分位数也已下降至18.02%,均已接近历次市场底部时的估值水平。从破净率数据看,A股市场的破净率为10.5%,亦接近过去若干次市场底的破净率水平。从股权风险溢价(万得全A市盈率倒数-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来看,A 股隐含收益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差值创下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高,为3.65%,已突破了历史均值+1倍标准差,而风险溢价的极值往往对应市场的拐点。所以,从估值水平角度而言,我们至少可以认为市场下行空间较为有限,反弹需要契机,核心还是来自经济基本面。最新的政治局会议,在稳增长方面提出了“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表明今年5.5%左右的GDP目标没有变化;进一步表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因城施策进行调控,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预计后续部分城市地产政策宽松仍有空间,有望打破当前市场对宏观经济极度悲观的预期。


截止到四月底,A股一季报基本披露完毕。22Q1全部A股营收累计同比11.6%,较21Q4的19.3%回落7.7个百分点;净利润累计同比3.9%,较21Q4的18.3%下降14.5个百分点。全A非金融净利润累计同比8.8%,较21Q4的24.8%下降16.1个百分点。受前期高通胀及整体经济下行影响,A股净利润增速进一步回落。作为国内竞争力最强,各行业代表的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情况出现巨幅下滑,整个社会层面的衰退可想而知,分行业来看,能源材料盈利较为稳定,消费科技是重灾区。短期内上游板块受全球疫情、地缘冲突等影响可能仍延续领涨。往后看,我国政策对保增长的侧重可能会增加,有望推出更多举措降低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当经济步入复苏阶段,新经济板块(消费、新能源、医药、光伏)景气度较高、盈利上涨空间将更加充足,且估值风险在近期回调中有所释放,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是不错的入场时机,由此也在倒逼经济扶持政策尽快加紧落实。


后市方面,海外高通胀因素的影响需要重视,一方面是俄乌战争导致,另一方面是支撑美国高通胀的有两个新增因素逐渐成为主导,虽然4月份美国CPI同比和环比增速均有所回落,但我们认为美国高通胀态势仍有可能延续,主要来自于美国愈发固化的劳动力成本上行,这从就业成本指数与非农薪资增速上都可以得到验证,以及亚洲供应链的不稳定带来的通胀扰动因素增加。当全球经济陷入通胀泥沼风险时,我们完全有条件通过自身产业链的巨大优势,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可以说是风险与机遇共存。如果后市能看到财政货币政策加力,比如发行特别国债,用于扩大社会保障、社会救济、教育、发行消费券等;同时,刺激消费、基建发力、基本保障房地产企业资金链不出现断裂,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动性,把基建投资稳定在7%甚至7%以上,通过基建对冲消费下降的影响;适度降低三条红线的标准,保障房地产企业资金链不断裂等措施;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民众消费场景回归常态,我们大概率是能确认经济底部,从而迎来真正的市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