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信百诺】最新降息点评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1-17

【高信百诺】最新降息点评


“1月17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天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

 

本次降息在时间和力度上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降息幅度也略超市场预期。当天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中国GDP突破110万亿大关,增速8.1%,在这种情况下迎来降息,说明经济增速的边际情况不容乐观。分季度来看也确实如此,2021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二季度7.9%,三季度为4.9%,而四季度则增长4.0%,呈逐渐走低之势。同时,统计局也强调,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结合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基调,充分说明我们的政策制定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中微观层面的压力和问题,包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可能处于潜在增速以下等,因此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需要货币政策发力支持,并在政策出台方面打出了提前量,积极引导市场预期,重新建立了市场信心。

 

此次降息同样传递出与美国方面货币政策脱钩的信号。美国通胀水平持续走高,根据20221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通胀率已经达到7%,为过去30多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远超美联储2%的既定目标,如果分拆CPI构成的明细数据,一些子项的表现更是夸张,比如汽油价格同比上涨了49.6%。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中国强大供应能力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商品来源,真实通胀水平只会更高,虽然美国方面已经开始收缩资产购买规模,应对货币大放水之后的通胀局面,但效果不会立竿见影。而且美国面临的是两难抉择,要么维持宽松继续虚假繁荣,要么收紧货币刺破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要大的泡沫。而中国核心CPI2020年以来就在1%左右,呈现的是通缩局面,本质反应的是中美两国在应对疫情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政策路径,以及国内消费存在严重不足。承担了全球供给主导方的后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被总量增长所掩盖的结构性问题。当然,这种情况已经被相关方面及时掌握,而中美两国政策环境的差异,也给了我们后续在宽货币宽信用方面更进一步的政策空间。

 

我们预计本次降息只是一个开始,后续在货币,财政,信用等方面会有更进一步的政策出台,只要保增长的措施能够持续落地,经济运行大概率会走出底部,进入顺周期阶段。资本市场在关注预期的前提下,会将配置重心转移到低估值品种上。实际上,自今年以来,个股方面的强弱分化线索,就体现在去年热门赛道型品种大幅调整,而低估值板块却有持续的资金流入。如今,降息,下调贷款利率等措施,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但对于经济恢复而言,还需更有力的措施出台,目前来看,政策方向已经明确,因此当前股市处于逆向投资的最佳阶段。在经历了去年的市场表现之后,我们也进一步优化了投研框架,在已有的注重股东回报,成长质量,竞争壁垒等方面,纳入了对于宏观与行业贝塔属性的研究,并以上述因素能够达到共振为最佳配置条件。据此,我们也对持仓组合进行了积极的调整,如果政策能够持续发力,经济顺利进入复苏通道,那些生意模式优越,治理表现突出,行业方向符合宏观周期的优质公司,会成为今年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