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信百诺】预期兑现仍需政策发力
一月份市场整体表现低迷,各大指数纷纷下跌,创业板指数更是下跌超过12%,为16年自熔断后的单月最大跌幅。背后反映的是市场对于经济数据不佳,以及相关扶持政策迟迟未见落地的担忧,加上春节长假前资金习惯追求落袋为安,也缺乏积极入市的动力。数据上看,PMI进一步下滑,供需出现回落态势。官方PMI回落至50.1%,财新PMI回落至49.1%,二者均反映1月制造业供需走弱。供给端,生产指数均较上月下降,制造业进入长假前生产淡季,防疫措施收紧,部分地区物流生产受阻。需求端,未出现好转,新订单指数均下降至50%下方的收缩区间,内需不足,外需逐渐下行,需求低迷最终将制约生产景气度。此外,PMI从业人员指数持续不乐观,虽然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上下波动,但青年失业率较高,PMI就业指标走弱,就业压力加大。大型企业景气向好,但中型、小型企业景气度继续走弱,经济复苏不均衡问题突出。
货币政策方面,1月份央行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此外,还调降1年期LPR10个BP,5年期LPR5个BP。一系列宽货币政策的确认,一方面透露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管理层"稳增长"的坚定决心,只是财政政策较为沉寂。当前对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压力的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和消费,去年12月房地产投资同比降幅显著扩大至-13.9%,导致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较11月下行1.6个百分点至4.4%,虽然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均产生一定的对冲作用,但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仍下行至4.9%;另一方面,消费需求明显走弱,12月社零同比增速仅为1.7%,较11月回落2.2个百分点,尽管有疫情反复的影响,但同期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则仅为-0.76%,成为重要的拖累因素,说明在经济增长动能趋弱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压制同样成为问题。
我们的看法是2022年的宏观叙事核心依然是保增长防风险,今年GDP保住5~5.5是大概率事件,然后对于各种行业的过度监管,运动式碳减排,会发生微调,或者逐步的纠偏。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都非常重要,它对第二年的前瞻指引性是非常强的,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措辞十分罕见和远超预期的,它体现了我党稳增长的决心和能力。进入2022年之后,虽然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财政政策有什么发力,银行信贷也不太如预期,资本市场又开始出现一些挣扎和回调,但保增长的方向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很多具体的政策会逐步兑现。发改委也在前不久表示,要把政策发力点适当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动手、早见效,抓紧出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如果经济在政策支持下,走出低谷重回顺周期方向,传统经济领域中的“伪夕阳行业”会有很大的表现机会,一方面这类公司在去年行情中下跌较多,估值多数进入可投资区间,另一方面,由于公司自身质地优良,企业文化成熟,治理结构优秀,持续通过创新增强竞争优势,但由于被贴上夕阳行业的标签而被错误的定价。我们在组合配置上,已经将更多的权重放在这个方向上,一旦其业绩成长性和稳定性得到确认,会产生较为理想超额收益。